(报告出品方/作者:华西证券,宋辉、柳珏廷)
1.德科立:高速、长距离光通信领先企业
1.1.公司简介
深耕光电子器件行业22年。公司成立于年,成立初期主营掺铒光放大器;年,2.5G光模块开始给中兴通讯批量出货;年,承担通信主题重大项目“WDM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并通过验收。同时光纤放大器出口北美主流通讯设备商;年,成功开发halfMSA、Mini系列光放大器、高功率光放大器等产品;成功开发XFP和SFP+10G光收发模块产品。当年实现万支以上光模块出货;年,自主研发的超长距光放子系统设备,成功投入运营,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
公司长期致力于长距离光传输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并取得丰硕成果:公司深耕光电子器件行业二十余年,主营业务涵盖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干线传输、5G前传、5G中回传、数据链路采集、数据中心互联、特高压通信保护等国家重点支持发展领域。二十余年来,公司客户分布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电信设备制造商、数据通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和专网等多个领域。公司产品长期服务于包含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Infinera、Ciena、国家电网、烽火通信、中国联通、诺基亚及ECI等优质客户。公司优质的客户资源以及与客户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公司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
1.2.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干线传输、5G前传、5G中回传、数据链路采集、数据中心互联、特高压通信保护等国家重点支持发展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等,具体情况如下:(1)光收发模块:光收发模块是光通信系统中进行光信号和电信号转换的重要光电子传输器件,是整个光通信传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通信设备需要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使得信号能通过光纤进行信号传输;信号到达接收侧后,需要光通信设备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信息处理。(2)光放大器:光放大器主要用途是在光纤通信中对光信号直接放大,用于补偿光链路传输损耗,以实现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全光中继长距离、高速率传输,降低了光传输中的单位带宽传输成本。(3)光传输子系统:光传输子系统设备与通信系统主设备进行交互,功能与主通信设备互补,用以实现特定的扩展功能、增强原通信系统。
1.3.股权结构及子公司
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为公司实控人。公司前身中兴光电子成立时,中兴通讯出资65%。而后历经多次股权转让,公司股权结构较稳定。目前泰可领科持股比例为25.43%,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桂桑、渠建平、张劭,均为公司管理层,三人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公司27.23%股份。股权结构稳定,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及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投资布局光电子核心芯片等上游产业链:公司投资无锡鸿图微电子(CMOS传感器芯片)、南京华飞光电科技(低成本高端可调谐激光器芯片及模组、高速EML芯片及模组)、江苏铌奥光电(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芯片及器件)等。
1.4.财务情况:受到疫情以及供应链因素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承压
受到疫情以及供应链因素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承压: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下降2.31%;同时公司加大高速率光收发模块和光传输子系统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产品的提档升级,导致公司年归母净利润1.0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63%。
高端产品迅速放量,营收占比显著提高。年以前,公司主要营收来自光放大器,年后公司紧紧抓住5G通信、新基建的契机,高速率光收发模块率先在5G中传和回传建设中批量生产和应用,光传输子系统业务在和年亦取得长足发展,公司陆续中标5G前传、数据链路采集和超长距光传输项目,业务规模获得大幅增长。同时,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光模块,光传送子系统产品快速增长,公司销售毛利率稳健,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31.47%。
持续加码研发:年公司研发支出.1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67%。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原创技术为核心,围绕“高速率、长距离”战略方向,不断推出新产品。年,公司研发完成GBIDI、G10km/40km非相干、G/G相干、ComboPONOLT等光模块产品,进一步完善宽谱光放大器系列、OXC光背板和5G半有源前传子系统、智能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等产品,加快推进O-band密波光传输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预计上述产品在年会陆续进入市场。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深化全球化市场战略:公司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围绕海外5G建设发展的新动向、新特点,积极开发针对性产品,拓展新客户,取得了良好效果。年公司海外收入和收入占比均稳中有升。
2.新场景驱动流量快速上升,光电子器件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全球数据流量持续增长,光通信与光网络需求得到了快速提升。光通信作为重要的信息传输手段,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布设成本低、网络覆盖广、抗电磁干扰等优点,是5G、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无论是5G无线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还是城域网和骨干网以及代表未来通信技术趋势的光互连网络,都需要大量的光电子器件。公司专注于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传输子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处行业为光通信领域下的光电子器件行业。
光电子器件行业处于光通信产业链的中游,产业链的上游为电子元器件、PCB、光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结构件等元器件供应商;产业链的下游为电信设备制造商、数据通信设备制造商等光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电信运营商、数据运营商及专网用户等。
2.1.全球5G建设部署支撑无线通信领域光器件长期需求增长
全球5G建设继续稳步推进:根据GSA发布的数据,年全球已经有家运营商投资建设5G网络,且其中的47%已经正式商用,5G连接数在年预计将达到30亿。截至年底,中国累计建设开通了5G基站万个。年,随着国内5G基站数量的不断提升,增速趋于平稳。根据工信部统计,年我国新建5G基站88.70万个,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总数将突破万个。未来几年,新的5G应用场景将推进全球5G连接的稳步增长。架构转换传输速率要求,承载网建设推动光模块需求。“5G建设,承载先行”,4G向5G的升级最为明显的就是双层架构转换为三层架构。5G网络包括前传、中传和回传三部分。5G建设过程中,前传主要使用10G、25G光收发模块,中传主要使用50G、G、G光收发模块,回传主要使用G、G、G光收发模块。其中前传部分光模块占比最大,5G前传部分目前以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无源波分和半有源波分光传输系统为主,随着网络建设的逐步深入,长距离高密度的前传子系统将会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有望成为未来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2.2.东数西算、骨干网升级、城域网相干下沉推动长距离、高速光模需求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三大运营商增加算力网络、产业数字化投资: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大型以上数据中心规模增长迅速。东数西算枢纽规划超过万个数据中心机架,同时骨干网带宽将增加3-4倍(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光网络作为算力网络的基础设施,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超大型数据中心容量不断提升,这为数据中心增加更多高速光模块和替换升级旧光模块奠定基础。
电信骨干网市场,G时代已开启:三大运营商正在部署G现网试验。中国电信于年4月在全国最大最复杂的本地网——上海电信OTN二平面,完成了基于WSS全光调度的G现网测试。根据中国电信判断,长距G线路技术的成熟时间可以判断,预计最早在年可以进行GROADM网络部署建设。中国联通也表示,将在年启动G新技术试验网。近年来中国联通也在联合产业链积极开展G..E光纤标准化、产业化及试验示范。中国移动年完成16QAM-PCSG实验室和现网试点,实现G(16QAM-PCS)传输能力由公里提升至0公里,推进干线速率由G向G的代际演进。城域波分/DCI市场带动可插拔光放大器和高速长距离光模块需求:年国内多个运营商已经开展城域波分/DCI设备的招标。在城域波分/DCI领域,光传输设备以小型化、低成本为特点,应用场景也更为复杂和多样,对于传输设备的体积、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带动可插拔光放大器和G/G10km-80km光模块的需求。
3.三大产品矩阵引领技术创新
公司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及光传输子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干线传输、前传、中回传和数据链路采集等5G基础建设领域。
3.1.光模块:高速率、长距离和集成化,公司高端产品出货快速提升
光收发模块是光通信系统中进行光信号和电信号转换的重要光电子传输器件。根据ICC年发布的《全球光通讯市场分析与预测》数据显示,-年全球光收发模块市场从亿美元增长到近亿美元,5G持续规模部署、数据中心扩容升级以及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成为未来光收发模块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光收发模块按下游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电信市场和数通市场。电信市场在传输速率的基础上对于传输距离有更高的要求,数通市场传输距离以短距离为主,技术演进方向趋向于更高的传输速率。根据Yole数据,年数通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CAGR为19%;电信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美元,-CAGR为5%。市场份额相对集中,国内光模块厂商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根据ICC出具的报告,年,中际旭创、海信宽带、光迅科技、华工正源和新易盛五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合计占有全球40%的市场份额,其中根据Lightcounting最新数据显示,旭创科技和II-VI公司在年光模块市场份额并列第一。国内市场方面,中国的光收发模块市场份额集中于头部厂商,前十的厂家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对稳定。
公司专注电信市场。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电信市场,技术开发紧跟电信市场的发展,由于电信市场在传输速率的基础上对于传输距离有更高的要求,公司在报告期内技术不断演进,先后推出GCFP/CFPkm,GCFPkm,G更小封装QSFPkm,G小封装10km产品,目前G小封装40km产品已经完成实验室级验证。
顺应升级换代趋势,高端产品出货快速提升。从以10G及以下低速率为主的产品结构,切换到以G及以上的高速率为主,取得了光收发模块营业收入规模和产品结构的双提升。
3.2.光放大器:大带宽、小型化、可插拔,齐全波段提供商
光放大器主要用途是在光纤通信中对光信号直接放大,用于补偿光链路传输损耗,以实现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全光中继长距离、高速率传输,降低了光传输中的单位带宽传输成本。根据QYResearch《GlobalOpticalAmplifiersMarketResearchreport》报告,年全球光放大器市场规模为9.12亿美元,预计到年底将增长至15.81亿美元,年至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83%。目前全球成规模的光放大器厂家大约15家左右,年公司处于全球第五、国内第二位,仅次于光迅科技。
光放大器持续向大带宽、小型化、可插拔、阵列式、低噪声等方向发展。按应用下游划分,在骨干网领域,传输距离可达几千公里,对光传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光放大器带宽要求较高。光纤频谱的扩展是骨干网和接入网的关键技术之一,骨干网需要扩展C波段,C+L波段。在城域网领域,由于应用场景复杂、波长复用率低,单板的尺寸偏小,空间有限,对光放大器模块有紧凑型和小型化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性,近年来可插拔放大器也逐渐发展起来。小型化标准要求光放大器尺寸小于90*70*15mm,目前行业领先企业产品尺寸不大于70*45*15mm。可插拔光放大器需要满足XFP、SFP、QSFP、CFP2和OSFP等多种协议。公司顺应市场需求,研制了多款小型化、可插拔光放大器产品。
国内光放大器市场龙头,产品覆盖范围齐全。公司的光放大器产品除了能够实现CBand和LBand常规波段的放大之外,亦能够实现CBand和LBand的扩展波段以及OBand波段的放大;除上述波段外,目前公司正在研发L++Band(1,~1,nm)、SBand(1,~1,nm)和UBand(1,~1,nm)的光放大器产品。公司积极投入产品研发,不断拓展可用谱宽,满足了目前超带宽、大容量的市场需求,始终处于光放大器领域的技术前沿。
公司光放大器产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行业内知名度很高,是国内外知名设备商的长期合作厂家,主要客户包括中兴通讯、烽火通信、Ciena、Infinera等全球知名电信设备制造商。目前公司光放大器产品的销售主要以EDFA为主,销售占比均在99%以上;拉曼放大器直接对外销售占比极小,以自用为主。
3.3.光传输子系统:自主研发系统级产品,扩展功能、增强通信功能
光传输子系统设备的开发是公司着眼于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光学、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等优势技术,自主研发的小型系统级产品。作为光通信设备的重要补充,功能与主通信设备互补,用以实现特定的扩展功能、增强原通信系统,属于高难度、定制化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超长距传输子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力通信系统,其特点是业务容量要求较小、无中继传输距离长、低时延、高可靠性等。是充分利用公司在长距离光收发模块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原创的km超长距光收发模块的基础上,叠加SBS抑制技术、低噪声光放大技术、拉曼技术、遥泵技术等光放大技术,突破了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的功率容限、色散容限、光信噪比等各种技术难点,从而实现了无中继传输km的技术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年底竣工的“昌吉—古泉±1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该项目全部使用公司超长距传输子系统,线路全长3,km,最大无中继段落km,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2)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的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应用场景相对固定,主要原理为使用OEO再生放大技术、EDFA放大技术、SOA放大技术等,实现主干信号的分光放大。对核心网主干光信号进行分光放大后,传送给后端数据分析设备。需求持续增长,集采向高速率演进。应用于网络安全场景的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近年来需求持续增长,数据链路的采集速率也从最初的1.25G、10G发展到目前主流的G,并逐步向G和G推进。G24路/U和G40路/U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属于高端产品,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多次中标运营商项目,市场份额领先。在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领域,公司积极参与运营商项目并持续中标。招股书显示,根据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开招标统计,公司报告期内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中标金额占招标总额的50%左右。数据链路采集子系统同行业竞争公司包括光迅科技、欣诺通信等。根据中国移动年9月公布的-年数据链路采集设备集采结果显示,光迅、恒为、德科立三家中标,德科立中标份额占比为23%。
(3)前传子系统:向长距离、高密度、智能化方向发展。
5G建设进入第二阶段,长距离高密度的前传子系统将成为主流。前传子系统需求5G网络建设前期,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区,特点是建设距离短、铺设密度大。目前5G网络建设已进入第二阶段,主要覆盖城郊、乡镇、铁路及公路专线等,特点是建设距离长、网络维护难,迫切需要能够同时满足长距离、高密度、智能化要求的5G前传子系统。前瞻部署前传子系统产品,产品业内领先。年,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公司预判性地开发了长距离、半有源前传子系统产品,领先于同行业企业,为未来参与行业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25G半有源5G前传子系统、20km~40km的长距离5G前传子系统属于高端产品。其中25G半有源5G前传子系统年首批通过中国移动半有源OAM测试,20km~40km的长距离5G前传子系统为业内首创,目前未见其他厂商推出此类产品。
运营商招标名列前矛,中移动MWDM基站前传设备首次集采份额领先。年6月30日,中国移动公示年至年基站前传设备集中采购(标包2:MWDM基站前传设备)中标候选人。结果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山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本次集采MWDM基站前传设备套,这也是中国移动首次开启集团级MWDM基站前传设备集采,招标单价相比CWDM大幅提升,标志着基于半有源MWDM的5G前传网络将在现网规模部署,意义重大。公司名列第二,获得22.22%的份额。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告,公司年前传子系统中标金额占招标总额的7%左右。未来看好新品持续放量,MWDM、长距离产品继续提升市场份额。
4.公司研发储备及未来增长点
4.1.公司上市募投项目
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研发加强公司市场地位。公司IPO所需募集资金投入合计为10.30亿元。其中,高速率光模块产品线扩产及升级建设项目拟投入金融6亿元;光传输子系统平台化研发项目拟投入金额1.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5亿元。在高速率光收发模块方面,、公司将重点打造G、G、G等中高端光收发模块产品线,并为G等更高速率光收发模块提供技术和工艺积累;在光传输子系统方面,利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方案,提升光传输子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重点打造OTN、城域网、DCI等设备的子系统的产品线。
4.2.在研产品丰富,向产业链上游垂直布局,加速海外市场扩张
产品开发活持续进行,产品技术持续迭代推进。从CFP、CFP2发展到更小封装的QSFP28等,传输距离从10km、40km发展到80km,产品速率方面从G(4×25G)发展到G(4×50G)、G(4×G),报告期内公司先后完成了G(4×25G)、G(4×50G)和G(4×G)的技术开发。基于对未来光通信发展的技术研判,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垂直布局,通过投资参股华飞光电、铌奥光电等相关新型技术公司,布局高端可调谐激光器芯片和铌酸锂薄膜调制器芯片等前沿领域。先后在芯片级(DOA芯片开发)、器件级(相干和非相干光器件开发)上展开技术开发,同时布局铌酸锂调制器芯片、可调激光器芯片等新技术领域,实现降本增效,业务共振。为了满足市场和技术的迭代需要,公司基于上述新技术开展新项目的研发工作,不仅包含G40km产品,而且包含G相干光收发模块。此外,与之匹配的相干光器件的设计研发工作也同时立项开发。公司在研储备项目丰富,为公司中长期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加速海外市场扩张:未来公司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公司以建设泰国工厂为契机,加快产能建设,在现有主要客户中扩大成熟产品份额,加快导入新品。
5.公司盈利预测
年公司业绩受到供应链等因素影响承压,我们认为,目前公司处于新品放量前夕,老产品降价,业绩短期承压。目前公司主要产品需求稳定,在手订单充足,伴随新产能释放有望企稳回升。我们预计公司-年光放大器业务有望随“东数西算”等政策影响而实现恢复增长,保守预计收入3.49/4.02/4.62亿元,同比增长20%/15%/15%;预计毛利率保持在34%的稳定水平。我们预计公司-年光收发模块业务有望随5G建设、G相干下沉等因素影响,保守预计收入3.17/4.44/6.22亿元,同比增长30%/40%/40%。随着高速、长距等高端产品放量,我们预计公司光模块毛利率恢复增长到33%。光传输子系统业务:我们保守预计公司-年预计收入1.8/2.16/2.59亿元,同比增长20%/20%/20%。预计毛利率保持在33%的稳定水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