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专题
《脚印——讲述50位基层扶贫人物的故事》
常德市石门县西北乡,太青山下,子良镇陈家湾村在大山深处若隐若现。
汽车在山里逶迤前行,从石门县城出发,在山里走3个多小时,周时杰才可以到家,这一趟算上常德到石门的2个小时车程,足足需要5个小时。
陈家湾村,是周时杰在乡村的家,一个有着多人的大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重要一员。作为常德市委派驻陈家湾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在这里,周时杰生活和工作已经一年多时间。
周时杰走访贫困户。周时杰供图
妻子辞职照顾家小,自己无后顾之忧
年4月,时任常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科科长周时杰来到了他扶贫工作的主场——石门县子良镇陈家湾村。
年7月2日,周时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聊起当初选择,他告诉记者:“当初在挑选人选时,局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去做扶贫工作,我是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几乎是秒回局长。”
不假思索的态度让局领导都有点惊讶。
周时杰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的困难,现在有机会当然愿意去帮助父老乡亲一把。”
陈家湾村地处石门县西北部,与湖北松滋县和五峰县交界,距石门县城87公里,距离常德公里。去一趟要换三种车,先乘火车从常德到石门县,然后从石门县坐中巴车到乡里,最后坐摩托车到村里,一趟下来,人疲马乏。
周时杰父母双双年过七旬,岳母身体不好,行动不便,自己的女儿刚满9岁,老小都需要照顾。为了自己能安心在陈家湾工作,他和姐姐商量,让父母搬到长沙居住,由姐姐负责照顾双亲。
安顿好父母后,周时杰与妻子商量,希望妻子辞去工作,在家里专心照顾女儿和岳母。“他去帮人,我就帮他。”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雷忻辞了职,全心操持家务。
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三件事:道路、饮水和教育
太青山的夜,寂静而单调。
初来乍到,周时杰不单第一夜没有睡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入睡。
“在乡下,晚上特别难熬,人睡在屋里,尽管门窗关得很紧,蚊子、小虫穷尽各种办法往屋里钻,飞蛾撞击玻璃的砰砰声音总是格外响亮,只要你不关灯,一会儿满屋都是蚊子。”这是乡村留给周时杰最深的印象。
起初,村里人对周时杰他们的态度也不冷不热。“老实说,当初,对周时杰和工作队确实没抱多大希望,没感觉,我们也不指望这个37岁的年轻人能搞出多大名堂。”村支书刘楚梅直言不讳。
但周时杰有着超年龄的成熟,他和队员一起确定了早期工作思路:勤跑路、多上门。他要求工作队员熟悉农户家的路、认得农民的人,一年下来,他们走访了全村个农户家庭,对每户反映的情况都逐一记录,共收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75个。对问题进行梳理后,他发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集中在三点:道路、饮水和教育。
他决定从这三个方向着手。
陈家湾村多年来道路不畅,路况差,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村民出行难。从年5月开始,周时杰和队员一起先后找帮扶后盾单位,找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爱心企业,共筹措资金近万元,为陈家湾村新建公路4条,总长7.4公里,修复主干道3.1公里,去年9月20日,入村主公路上多盏太阳能路灯正式投入使用,山村的夜空第一次被点亮。陈家湾村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