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近日,福建上杭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轰动国内外。
而在福建滨海的长乐文史爱好者也有发现。刘文平、高展澍在长乐首石山发现崖刻群,大部分图案由圆形和曲线组成,怀疑属于史前文化旧石器时代的遗迹。
福州晚报1月4日发表了记者徐文宇的署名文章《长乐首石山发现疑似史前岩刻群》。报道中提到记者将崖刻照片拿给福州博物馆行业专家确认,专家认为这些图案应当是古代岩刻,但是具体内容和时代待考证。
首石山上发现疑似崖刻群
首石山,屹立于长乐城关东北方,山巅有一巨石,状如翘起的拇指头,又如状元帽,人称首石,从城里仰望,巍峨峻峭,昂然气派。
自古以来,长乐人对首石山怀有虔诚的情感,民谚“首石山鸣大魁出,十洋成市状元来”。
年11月,长乐文史爱好者刘文平发现了首石峰崖刻,随后与高展澍两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地考察。他们发现在首石山状元峰及其周边存在大规模疑似摩崖石刻群,其中较为密集且面积较大的部分位于状元峰西侧的崖壁和崖面上,其余则零星散布在状元峰北坡绵延约平方米的乱石丛中。
状元峰大面积疑似崖刻主要有四处,其中两处分别位于西北面和西南面的崖壁上,另两处分别位于西北侧和西南侧的两块崖面上,总面积约50平方米。
疑似崖刻绝大部分图案由圆形和曲线组成,图案中还有几处五边形以及类似早期象形文字一样的复杂线条。崖面上的圆圈大小差别明显,直径从2厘米至50厘米不等,圆圈图案大多为单线,相互之间有一些不规则的曲线相连接;崖壁上的圆圈大小相对比较均衡,最大直径约25厘米,且多为双线。
之所以怀疑这些图案是人工雕凿,发现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图案规模较大,并非个别现象;其次,图案中有许多圆形都相当规则,不太可能是自然形成;第三,有些图案边缘的凹槽深达3厘米,且有明显使用钝器凿磨的痕迹,尤其是五边形图案,其人工凿磨的痕迹十分明显。
据他们推测,崖壁图案很可能是族群谱系图。因为崖壁圆圈基本是成组紧挨着的,且一组圆圈中都会有若干个双线圈或中心有凹点的圈。很可能是以双线圈表示长辈、单线圈表示晚辈,带凹点的圈表示女性、无凹点的圈表示男性。崖面图案很可能是星象图。下面这个五边形图案很可能是代表山峰的早期象形符号。
他们的发现也引起一些国内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