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冬小麦播种期如约而至。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应对,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结合今年的气候特点,针对冬小麦播前的准备工作和关键技术要点提出如下建议:
一、品种和种子
一是要根据种植区城当地的小生态气侯,从冬季冻害发生规律、病虫害发生类型和程度预测、熟期要求、抗倒伏能力、地力水平、种植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条件等多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品种。
二是要选择经过审定的、正规公司生产的高产优质的品种及包衣种子。未经审定、来源不详、名称不详的只可小面积示种,个别网红品种的宣传缺乏科学技术和法律法规依据,选择时一定要谨慎。
目前适宜昌吉区域种植的表现优势的冬小麦品种主要有新冬22号、新冬18号、新冬52号、新冬53号、金石农1号、九圣禾D等。
二、整地及底肥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和出苗质量,与后期生育进程的好坏及最终产量呈正相关。播前整地要按照“齐、平、松、碎、净、墒”的方针进行,标准要求是达到耕层深厚、土碎地平、松紧适度、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
长期种植的标准化农田,不能有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要深施以有机肥料和长效肥料为主的底肥,建立中长期底肥施用机制可长期获益。全生育期施肥要以测土配方为依据,科学计算各种肥料元素的需求量。
一般要求磷肥全部做底肥分层施用,氮肥30-40%做底肥深施,其他肥料和剩余比例氮肥在小麦拔节、孕穗、抽穗扬花及灌浆期根据各生育期需肥规律和实际长势情况分期科学合理施用。
三、播种机选择
播种机的选择对播种质量及后期生长走势的影响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现阶段各地水资源使用严控的前提下,选择播种模式可带来节本增效的播种机显得更加重要,部分老旧播种机已无法适应生产形势发展的要求。实践证明,种肥分离式播种机采用宽窄行播种模式进行播种的小麦,在高质高效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相比老播种机的传统播种模式,可节省用种量30%以上、节省用水20%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10%以上。
四、确定播期
冬小麦的冬前目标是培育壮苗,因此播期是否适时十分重要。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出苗、分蘖正常发生,根系发达,形成冬前壮苗标准,为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一般冬小麦品种冬前正常生长形成壮苗需要的有效积温在—摄氏度范畴,通常根据品种特性及气象预报预测来确定当地适宜播期,以气温来衡量一般是日平均温度12—18℃之间的时间段。
气象部门预计,今年九月份我州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6.5—19℃,较常年略偏高,比去年同期低0.4—1.7℃。对于我州麦区而言,九月中下旬、不晚于十月上旬都可进行正常的冬小麦播种,以九月中下旬为最佳适播期,东部县市和山区适当提前,西部县市适当推后。(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靖)